2020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徐子博:仰望星空,砥砺前行

2020-09-28 55862


起点—梦开始的地方

我与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的故事开始是在2013年的夏天。高中填志愿的时候,面对琳琅满目的专业选择,我一眼相中了环境科学与工程这一专业。选择“环境”专业主要出于对化学知识的喜爱以及对于“环境”这一专业的好奇。现在回想起,可能是有些冲动以及偶然的因素在这其中,但也正因为这一份“冲动”,才有了与环境的不解之缘。

进入交大以后,我才对“环境”这一新兴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丰富的基础课程设置让我明白了这一新兴学科是建立在丰富的基础课程的设立之上的。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都对这一专业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天生有些偏科的我对大学本科设置的各项基础课程都打起了120分的精神进行学习。这些基础知识的熟悉掌握与我后来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密不可分。

丰富的专业课程让我对环境专业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水土气生人”,这是环境学导论王文华老师常常放在嘴边的口头禅。把“人”这一要素放入环境问题当中去考虑,影响了我对于许多环境问题的学习角度;孔海南老师与云南大理洱海结缘,兑现了“十年洗一湖”的诺言,守护了数百万民众的水源地。心怀使命,坚持不懈的品质和精神教给了一个环境人的担当与坚守;黄荣振老师诙谐幽默的话语,与一幅幅美妙的生态画幅,激发了我对于环境领域“美”的探索;曹心德老师严谨务实的教学教会了我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需拥有的严谨与专业技能。

面对繁多的环境问题,环境专业的研究方向也是五花八门,水体治理,大气治理,土壤治理,能源材料,各个研究方向完全不同又各有特点。在又一次纯属偶然的机会中,我和我未来的导师曹心德教授有了一次关于环境问题的对话。曹心德老师丰富的学识以及独到的科研目光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决定在曹心德老师课题组进行老员工科研创新计划以及毕业论文课题的研究。

在曹心德老师的指导下以及课题组各位优秀的师兄师姐们的帮助下,我的毕业论文获得了bat365官网登录优秀学士论文top1%的荣誉。而随着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束,我又一次地面临了人生方向的选择。是继续留在交大直研深造?还是就业?出国深造?通过本科专业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环境学科是一门综合性以及专业性的学科,仅凭我已有的本科知识还远不具备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曹心德老师又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教授导师,以及我们之间已有了合作的默契与了解,因此我选择了继续留在上海交大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跟随曹心德老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同时也开启了我的科研生涯。

过程—砥砺前行

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的阶段,科研成为了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基于本科阶段与科研的接触与了解,我迅速地在导师的帮助下确定了科研课题与方向:研究生物质碳基材料在修复土壤重金属过程中的电子传递机制。这一课题正是当时的研究热点,课题组的师姐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结论,为了不落下科研进度,我研一上就进入课题组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生一年级的课业十分繁重,有许多关于数学以及专业课的课程,往往上课就需要一整天的时间。为了同时进行实验与课程学习,我精心设计了实验安排。一些需要较长时间的动力学实验我精心地计算了时间点,早上在上课前赶去实验室开始反应,在课间以及中午的时间赶回实验室进行取样保存,晚上课程结束以后统一进行样品测试以及数据分析,有时,测样一开始就要持续到晚上11点。办公室只剩下了几个博士生师兄还在坚守,回到宿舍室友们以及在准备熄灯休息。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我早早地获得了初步实验数据,并给了自己充足的实验试错以及摸索的时间,这为我后期实验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早早开始了实验研究,我也很早开始了科研论文地撰写。实验论文的撰写与发表是一个科研人员必备的能力与素养。由于我的文字功底向来较差,为了克服对论文撰写的恐惧,我早早地就根据自己本科论文的结论开始了英文论文的撰写。英文论文的撰写充满了艰辛与挫折,有时候一段话需要反反复复地修改几天,一些表达也需要反复斟酌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研一的许多时间我都“荒废”在和自己“较劲”,一个人对着电脑上的文章抓耳挠腮,反复修改。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第一篇英文小论文在研一下学期顺利地在环境领域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发表。

在科研的起步,我需要特别感谢续晓云博士后以及曹心德老师。续晓云博士后当时正在国外进行交流访学,但仍然抓紧一切时间对我的科研课题以及论文撰写进行指导与帮助。有时我晚上得出的结论与数据发给在美国的师姐,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得到师姐的回复以及意见。这样高效以及直接的交流方式,帮助我的科研少走了许多弯路。曹心德老师也在我的第一篇小论文上给予了许多的心血。导师多次把我叫到电脑前,一字一句地修改表达与逻辑,文章最后可以发表离不开老师的帮助。

成果—勇攀高峰

在拥有了研一的科研经历以及文章撰写的经验以后,我在研究生二年级全身心地投入了科学研究当中。由于我的课题与课题组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度相关,曹心德老师也花了许多精力指导我的课题。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研二与研三的两年中,我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环境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上发表了3篇SCI论文,以合作作者的身份发表了SCI论文7篇,研究成果取得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此外,我也依靠硕士课题研究的结果,多次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以及研究生论坛。在亚太生物炭会议以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中,我参与了研究生主题报告并多次获得了口头报告的一等奖,报告内容也获得了许多领域内的学者的肯定。在与来自国内外的学者交流过程中,我收获良多,并深深爱上了科学研究这项工作。此外,我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学者,这也为我后来决定出国深造,继续读博打下了基础。同时,我也受邀担当了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这进一步增加了我与学术大牛们的交流机会。

我可以在研究生阶段获得学术成果的丰收,除了自身的努力,也远远离不开同学和老师们的支持与鼓励。

我首先需要感谢课题组以及学院老师们给予我各个方面的帮助。老师们在实验思路,实验方法,实验材料上都给予了我许多的帮助。课题组赵玲老师和仇浩老师在组会上的指导与意见往往都让我获益匪浅。分析测试中心的胡晓芳老师,朱世云老师也给我的实验给予了许许多多的支持,许多复杂的仪器测试在分测老师的帮助下得以顺利进行。此外,学院教务办的陈老师、汤老师、邓老师、郁老师和张老师都在学院事务上给过我太多的帮助。

除了老师们,我在交大7年中认识的同学也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财富,是我交大七年中的另一个成果。在这里,我交到了许多人生挚友。至今,我仍记得我们每年相约烤鱼店跨年,相约桌游店通宵玩狼人杀和桌游,一起参观环博会,相约考试后的聚餐,相隔千里,跨越时差一同视频度过圣诞节,一起去镇江、日本毕业旅行。与你们共同度过的日子是我老员工活中最为难忘的经历。在我迷茫,为科研学习上的问题苦恼时,你们的欢声笑语总能让我忘掉烦恼,重新投入学习当中。

课题组的师兄弟姐妹们也是我在交大生活中收获的另一个财富。感谢课题组同学们在课题组生活以及科研过程中给与我的帮助。感谢师兄杨帆、王文兵、陈明、范缙、王逸凡、顾博文、赵英豪、戴翌涵、陈翔、肖冬林、梁峻、李星、徐航,师姐司马菁珂、张月、南红岩、龚冰、任哲凡、阚俊红、黄煌、宋冰清,师弟裴蕾、桂向阳、李德平、张鹏宇、杨斌、冯康宏、陈昊、印健翔,师妹陶欣怡、季节、俞钰露、刘阳、罗颖、张颖以及同学邱业文、杨小云、李建秋、陈键、杨秋爽,与你们相伴的日子会是我永远美好的回忆。日常生活中的玩闹与互相“吐槽”,每次组会后的聚餐,年会时一起轰趴,实验时的互帮互助,这些记忆会成为我一辈子珍藏的记忆。

终点—仰望星空

回收在交大的这几年,我获得了丰厚的科研成果,结交到了许多挚友,认识了许多学术大牛,结识了人生导师,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各个方面获得了充足的进步与成长。

永远记得第一次发表SCI论文时的惊喜;记得第一次研究生论坛口头报告前的紧张;记得第一次全英文报告前的通宵准备;记得和同学们通宵桌游时的欢乐;记得在电脑前咬文嚼字时的苦恼;记得和老师们一同制作ppt时的辛苦;记得每次组会前的苦思冥想;记得实验失败时的心酸;也自然记得实验成果时的喜悦。这些都是交大留给我的独家记忆。

结束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以后,我会前往香港理工大学跟随曾超华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和曾教授的相识源于偶然的一次学术会议,在曾老师的交流后,我被曾老师的学术思想以及科研方向深深吸引,在学术会议之后,曾老师也和我通过邮件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并向我发出了攻读博士学位的邀请。与曹心德老师和父母交流之后,我决定申请就读香港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学位。在这一次,我面临的人生选择依然是包括就业,留校读博,出国深造在内的几个选择,但这一次,我的选择不再迷茫,也不再有所犹豫。在bat365官网登录这座高山上,我获得了仰望星空的机会,我沉醉于学术星空中的璀璨,我决定继续自己的科研生活,我相信自己可以再次在科研方向上获得更多更好的成果,也可以通过科研为国家构建生态文明给予自己的帮助与力量。

如今我又重新站在新的起点上,回首过去近7年的大学时光,感谢母校给我的人生留下这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在新的科研工作生活中,我也会继续肩负起一个交大人、环境人、博士研究生,未来“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